「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親耕」!春耕禮制究竟有多重大

「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親耕」!春耕禮制究竟有多重大

中國古人重視農耕,早在兩千多年的《荀子·王篇志》中就有「春耕,夏醞,秋收,冬藏」的說法,古人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四者不失,五穀不絕」。

「天下之大命」
在《禮記·月令》中有這樣的記載:

「(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

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關於皇帝親率百官親耕的故事,規定「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意思就是,皇帝每一年的春天,需要按照祖制進行耕種,掌著犁向前推行,一次一個來回,而三公需要跟在後面「五推」,以此來作為全國重視農耕的表率。

中國春耕最為講究的朝代要數漢朝了。

漢朝是最早的具有皇帝親耕確切紀年的年代。

在賈誼上的《積貯疏》中,提出春耕乃是「天下之大命」,絲毫不敢懈怠。

在《漢書·食雜誌》中有這樣的記載:

「上感誼言,始開藉田,躬耕以勸百姓」。

漢文帝聽取了賈誼的建議之後,皇帝親自耕種,旁邊有眾多的老百姓圍觀,即使到了某一年的春天,皇帝出城在外,還是會按照祖宗的規矩在外地行春耕的禮儀,絲毫不敢馬虎。

並於公元前178年,正式向全國下了詔書,曰:「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藉田,朕親率耕……」

自此之後,春耕的傳統便以政策的方式正式流傳了下來,成為了皇帝重視農耕,體恤百姓,親近自然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

觀耕台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政治更迭,隨著游牧民族的大量內遷,我國北方的經濟遭到了重創,農業發展也停滯不前,在這個時候,「黃河南北的千里之地」,大部分都淪為了牧場。

戰亂狀態下,皇帝的親耕禮制還是沒有停滯,反而多了更多的流程和環節。

比如,在以前,皇帝只是拉著犁走在前面,「一推,二推」,而到了魏晉時期以後,皇帝不僅自己耕種,還要監督百官跟著一起春耕,來鼓勵農業生產。

觀耕台的出現,促進了春耕禮制的進一步發展,在《通典》中這樣記載:

「宋、齊之制,於先農壇東別立觀耕台,帝親耕禮畢。」

皇帝站在上面,方便來觀看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的耕種活動,也能看得更清楚誰在偷懶。
觀耕台古迹
春耕之後,大赦天下
春耕不僅是一項禮制,隨著朝代的發展,它的價值意義已經不僅僅是重視農耕,體恤百姓的一種方式了,而是涵蓋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彰顯統治者威嚴和仁德的一種方式。

在梁武帝時期,春耕背後的重要價值也被無限放大,梁武帝在514年親耕之後,下令大赦天下,彰顯皇帝的仁德和孝悌。

不僅如此,有的皇帝在春耕之後,還會考慮「改元」這一大事,體現朝廷對於百姓的信任和休養生息政策下的國富力強。

說到春耕的皇帝,唐玄宗算是一位敢於打破常規的皇帝。

在《資治通鑒》第214卷中記載: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正月乙亥日(十八),唐玄宗行藉田禮,親自春耕,以示重農,公卿及以下官員都耕種到終畝。又大赦天下,東都城內聚會「文藝調演」,飲酒三天,以示歌舞昇平。」

對於繁華富庶的唐朝來說,對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也是不得馬虎的,唐玄宗利用「春耕」這一大的禮儀,號召公卿及以下官員,在東城洛陽春耕後大擺宴席,大赦天下。

對於古代皇帝而言,大赦天下一般是在最為隆重的典禮中實施的,比如皇帝登基,比如太后過壽等,給予犯罪的人以重新開始的機會。

可見,在唐玄宗的內心深處,對於春耕這一禮節的重視。

在梁武帝時期,春耕背後的重要價值也被無限放大,梁武帝在514年親耕之後,下令大赦天下,彰顯皇帝的仁德和孝悌。

不僅如此,有的皇帝在春耕之後,還會考慮「改元」這一大事,體現朝廷對於百姓的信任和休養生息政策下的國富力強。

清朝的耕耤禮
古代皇帝的親耕是一項傳統禮節,甚至發展成為了一套十分複雜的流程儀式,在清朝時期達到了頂峰。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皇帝「耕耤禮」和皇后主持的「親蠶禮」,這都是帝後鼓勵農業生產發展,以身作則的一種表率。

據《唐土名勝圖會》卷四記載:

「仲春吉亥日,皇帝親到耕地,至秋夏,奏聞結實,,就擇吉日,貯之神倉。」

明成祖朱棣遷都到了北京之後,他在《明會典·卷51》中規定,新上任的皇帝必須要在登基的時候行耕耤禮,體現以民為本的思想。

清朝的耕耤禮通常開始在每一年農曆的二月或者三月的吉亥日己亥日舉行。

相關的機構和部門需要早早定下吉日,確定祭祀和從耕的大小官員。

在舉辦耕耤禮之前,皇帝還要先進行一次「綵排」,古代稱為「演耕」。

比如工作人員會先邀請皇帝去西苑豐澤園去演耕,視察皇宮裡的農具和春耕的谷種,而經過篩選的這些穀物會被安排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到了耕耤的日子,皇帝身穿吉服,在法駕鹵簿的導引下,與陪祭文武官員同到先農壇,祭拜過先農神,更換服裝後,就到耤田上行躬耕禮,經過一系列的流程之後,才能夠種下稻、黍、谷、麥、豆等五穀雜糧。

歷朝歷代,皇帝的春耕,體現了中國農耕文化的進步,既表達了重農尊祖、報本反始的反哺思想,也為統治者的重農固本的思想提供了一個表現的機會;

他們用自己的行為為天下的農耕事業做到了表率,起到勸課農桑的實際效應,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和進步。
雍正皇帝的耕耤禮

參考文獻:

《禮記·月令》

《荀子·王篇志》

《積貯疏》

《漢書·食雜誌》

《資治通鑒》第214卷

《唐土名勝圖會》

《明會典·卷51》